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抵押贷款 >> 抵押贷款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银研究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新浪财经

来源:抵押贷款 时间:2023/3/2
治疗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新浪财经

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要点

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下,全球银行业经营依然稳定:资产规模上升但存贷款增长存在分化,盈利能力下滑但好于预期,资产质量下滑但风险总体可控,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中国银行业经营整体良好,规模、盈利增长平稳,资产质量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展望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将开启“共振复苏”进程,银行业经营稳步向好。就中国银行业而言,资产规模稳定增长,净利润改善迹象更加显现,不良贷款率或将小幅上升,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能力提升。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银行业将开启发展新篇章,本报告将专题研究“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跨境金融、战略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等发展前景。

“十四五”银行业开启发展新格局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年第2季度)

年上半年,各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叠加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拐点,为全球银行业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的修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短期难以退出,全球低利率环境延续,全球银行业的净息差依然面临较大挑战。随着经济恢复步伐加快,中国银行业经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改善迹象更加明显,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持续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总体来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临“双循环”的新格局,中国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年上半年展望

(一)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

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年以来,疫苗接种、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等因素将推动全球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企业高管调查显示,76%的企业高管看好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年2月,摩根大通全球采购经理指数(PMI)提升至53.2,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由年5月的高点.43下降至年1月的.57(图1),接近年12月疫情爆发前的水平(.68)。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再延续疫情下逆势扩张的态势,资产规模有望实现平稳增长。年1月,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5.7%和5.6%,分别较上月末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图2)。

各国利率维持历史低位。根据BIS数据,年1月,主要发达市场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为0.06%,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图3),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持续维持低利率、负利率环境不变;主要新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为4.11%。其中,土耳其于年9月、11月和12月连续三次大幅加息后,主要政策利率维持在17%的高位;其他新兴市场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政策利率已分别降至0.5%及1.75%,印尼在年2月再度降息至记录新低的3.5%,俄罗斯央行在年的首次会议上连续第四次维持关键利率不变。低利率和降息周期将进一步挤压全球银行业盈利空间,同时对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风险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相对平稳。年一季度,各国金融监管环境仍以维持金融服务稳定、确保银行稳健经营为主。年1月18日,美联储确认针对大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将维持在目前的0%水平不变。该资本缓冲器是一种针对大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当美联储认为大银行的未来损失风险高于正常水平,则会相应提高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CCyB维持在0不变意味着银行资本仍然充足。俄罗斯于年3月采取了针对银行的监管宽松措施,包括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暂缓计提贷款损失拨备等方面。近期俄罗斯监管机构表示将该项宽松措施的截止日期确认为年7月1日。随着金融新业态不断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监管持续强化。年3月,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规定》开始实施,对金融产品的ESG披露标准进一步强化;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发布有关进一步完善开放银行治理的咨询意见稿,以进一步优化开放银行平台的信息共享、合规性安排、监督治理等机制(表1)。

(二)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发展展望

年上半年,各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叠加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将开启“共振复苏”进程,银行业经营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资产规模增速将放缓

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央行实行了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银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但增速存在分化。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国、英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较快,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长17.4%,英国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长9.4%。从新兴经济体来看,巴西、南非银行业资产增速较快,分别为22.4%、11.4%(图4)。年,在经济逐步回暖,疫苗推广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虽然延续继续宽松的主基调,但整体宽松力度或较年有所减弱。经济增速和货币供给影响银行规模增速。预计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规模增速或有所放缓,较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存贷款增速差异分化仍将持续。年,疫情冲击下各经济主体的预防性动机显著增强,拉动各经济体银行存款大幅上升;但更为审慎的授信和风险管理策略使得银行贷款增速明显低于存款增速,存贷比有所下降,尤其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存贷款增速差异更为明显。发达经济体存贷款增速剪刀差均为正值。年末,美国银行业存贷款增速相差近20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存贷款增速呈现明显分化。印尼银行业存贷款增速相差16个百分点,俄罗斯、南非、泰国银行业存贷款增速剪刀差在2%左右,马来西亚、巴西银行业的贷款增速反超存款增速。年,伴随着经济走向复苏,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将有所回暖,刺激银行信贷增长。同时,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有所减弱,银行存款增长将有所放缓。受两方面影响,存贷款增速差异分化仍将持续,但有所缩小。

2.经营业绩进入复苏拐点

年,受疫情冲击,全球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但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信贷减值准备计提力度回归常态,全球银行业盈利降幅较明显收窄。年全年,美国银行业同比下降36.8%,降幅较上半年的同比降幅收窄32.6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12.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7个百分点。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南非等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2%、24%、20%、46.6%、33%、58.6%。各国央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低利率、负利率环境成为常态,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成为拖累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银行业的净息差分别为2.83%、1.38%、1.2%、0.75%、1.5%,同比下降15、13、15、5、10个基点。

年,全球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仍将大幅减弱,将带来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各国央行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净息差仍将面临挑战,但整体形势好于年,息差降幅或有所收窄。此外,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国际银行把握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线上产品,发挥远程办公优势,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带动净利润稳步回升。

3.风险状况稳中向好

年,全球银行业在疫情冲击下,资产质量明显承压。发达经济体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但不良率整体较为稳定。年末,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30%,不良贷款率为1.18%,同比上升0.24个百分点;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加17%、17%和11%,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0.1、0.24和0.04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南非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加16.3%、10.3%、12.4%、12.2%、41.8%,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提高0.7、0.02、0.57、0.67、1.29个百分点。年以来,随经济进入复苏期,海外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经济主体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所提高,疫情期间积累的存量不良逐步化解,增量不良在银行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发展策略下得以控制,预计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将稳中向好。疫情恢复程度决定了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整体情况,银行业仍应该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