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中编哈佛思维课
你要相信问题总有答案。你要相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你要相信问题可以处理解决。而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你可以解决问题。信心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你发挥积极的信心去思考,它们一定就会带回来信心的结果。正如没有信心的想法会自弃成功一样,真正有信心的思考一定会导向成功。
拿破仑说:“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是摔倒了不要紧,关键在于摔倒了能不能自己站起来,在泥泞中行走的人,才能真正感悟成功的真谛!
永不言败应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理念,要相信即使跌倒了也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够再次站起来!
第六章你的财商价值何止百万
提前使用未来的钱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哈佛大学校训
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但是这个世界上穷人永远比富人多。富人的成功,穷人的平庸,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产生了如此大的差距,其中有什么秘密?应该怎样才能够让你离富人更近一步呢?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出去。”这句话反映了我们过去习惯先积蓄再消费以及现金消费的一个侧面。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与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与此完全相反的一个金钱观念已经渐渐成为了潮流,那就是:花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
我们都读到过这样一则笑话: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可是没住几天就来这儿了。”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现在想来,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笑话,更是两大消费观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真实写照。不一样的理财观尤其是不一样的理“债”观,或许将决定着你一生的幸福与命运。
我们在总结历史上成功人士获得财富的过程时发现,大致有两种成功模式:一种是先积累,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待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创业、去投资、去消费,这当然也是传统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模式。另外一种是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提前使用未来的钱,以负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本金,用他山之石来攻玉。两者相比较之下,后者显然要冒一些风险,但是如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我们离成功的距离无疑可以缩短一些。
小仲马说:“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是的,做老板和商业就是这样的简单:提前使用未来的钱,借用资金来达到自己的财富目标。这是一条快捷的致富之路。富兰克林是这样做的,希尔顿是这样做的,恺撒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国,大城市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负翁”,他们选择当“负翁”是因为他们坚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适度透支未来俨然成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而创业家们更是知道“借鸡生蛋”的金科玉律,因为充足的资本金是创业者首先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你有一项高科技的技术成果,正想创办企业,将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即使你有一个高利润的项目,打算兴办工厂,借机开创自己的事业;即使你正看好某一行业,而你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很想自己创业;即使你是什么优势也不具备的下岗工人,只是想开个小店养活自己……都会因为同样的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而不得不放弃。
这时候,如果你敢于尝试,消除对负债的恐惧,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理理属于你的“债”,大胆当“负翁”,那么极有可能,一个锦绣“钱”程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这或许意味着你开始在“负翁”到“富翁”的大道上狂奔。
《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就是一个典型的“负翁”,他非常善于使用未来的钱,并且通过银行贷款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房产投资者。他在书中写道,他选择房产投资的原因在于:“银行不会轻易地借给你一千万美金,可是当你投资房地产的时候,你支付10美元,银行却愿意借给你90美元。”可以说,正是负债让罗伯特·清崎拥有了投资房产的资本金,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时代发展到现在,利用银行贷款来进行房产投资这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以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扩大了投资的基数,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收回的仅仅是固定的本息还款,而大部分的房产增值收益则属于房产投资者。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提前使用未来的钱,或者用别人的钱赚钱,借鸡生蛋,让大部分收益纳入自己的囊中。特别是对于创业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产品,通过负债来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即采用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等方式,获得“外力”支援,通过以小博大的方式,以一当十,把收益扩大化。
当然,提前使用未来的钱不仅仅只限制在投资创业上,我们用以享受生活同样也是一种成功。适当的“寅吃卯粮”,花明天的钱,可以让我们提前获得物质的享受,比如购房、购车、装修甚至旅游等等都可以通过负债来实现,在信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更多的负债工具也为我们所熟知:信用卡、分期付款装修、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等。尽管“寅吃卯粮”是一种对明天的透支,但是适当的提前消费,在自己偿还能力范围之内的举债,能够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另外更加积极的意义在于举债也提高了我们生活的动力。
但是,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现代社会超前消费的思潮、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一种时髦,“月光族”、“城市新贫族”、“百万负翁”等越来越多的消费理念仿佛是一夜之间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消费观切莫被奢侈品消费和透支的理念所覆盖。
现在,许多80后、90后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而在负债消费伴随着高消费享受引领着社会生活风尚的同时,那些“月光族”富不过30天,“百万负翁”外表光鲜,其实冷暖自知。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攀比和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人们若只是单纯地为了手机比别人更新潮,为了房子比别人更宽敞,就把自己豁出去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在透支未来的钱时需要做好负债前后的管理。
首先,负债是有成本的,这其中大部分就是利息。不同的贷款品种,利率是不一样的。房屋按揭贷款、房屋抵押类贷款等,因为有实际价值超过贷款金额的抵押物或质押物,因此利率较低,也就是借贷成本较低一些。而个人无抵押贷款的利率,信用卡透支的利息率将会高一些。如果你有一笔资金想用于还款,从降低高成本负债的角度说,最好能先把信用卡欠款还清,然后把一些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还清,最后再考虑房贷等成本较低的品种。
其次,一定要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最好能计划好个人或家庭短期、中期及远期的一些大额支出预算,不要超支太多。在申请各类贷款之前,最好能衡量一下自己的还款能力,看看是否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一般情况下,贷款额不超过收入的五成。月还款与收入的比例要计算全面。月还款额不只包括你房贷的支出,最好也将你车贷、信用卡欠款以及其他消费贷款的支出计算在内。得出的数值不超过收入的50%即可。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提醒:对于一名25岁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承受的最高负债比例为80%,负债还款额在收入中的占比不应当超过40%;对于一位35岁的人来说,资产负债比例最好不要超过70%,负债还款额最多能够占到收入的60%;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对一位45岁的中年人来说,资产负债比例要低于60%,负债还款额不应超过收入的45%。只有保证这些参数在合理范围之内,“负翁”才能够做得安全。
如果发现自己的负债比例已经超过安全线了,那么可以通过一些财务调整来缓解还款压力。比如,将房贷的还款方式更改,变原有的等额本金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果是“卡奴”,那么最好只保留1~2张信用卡,控制信用卡的总透支额度,把多余的信用卡取消,从源头上控制盲目消费。
此外,一定要有家庭备用金的概念,无论你负债额度有多少,负债比例占到家庭收支的多少,一定要留出一笔流动资金作为家庭的紧急备用金,大约为家庭月开支的3~6倍为宜。如果负债比例特别高的,这个备用金指数还应提高。
提前使用未来的钱能够缩短我们与成功的距离,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扩大化的收益,所以合理的负债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扩大资产,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在控制住风险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试着勇敢当个安全的“负翁”。
给石头取个名字就能卖钱
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哈佛名言
关于石头能卖钱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由于母亲患有心脏病,家里十分拮据,美国男孩法拉·格雷十分渴望帮母亲减轻生活的负担。由于没有人敢雇佣这个6岁的“童工”,所以他想出了一个赚钱方法,捡大街上的石头卖钱。格雷说:“我将一些大型的石块画上颜色和图案,然后挨家挨户地进行推销。”
靠卖石头积累的钱,格雷8岁时创建了自己的商业俱乐部,开始向当地商人募捐。格雷说:“当时,通过‘5人策略’共募集到了美元投资。所谓的‘5人策略’,就是如果你拒绝我的请求,那么请你介绍给我们5个可能会接受我们请求的人。”
通过募集的钱,格雷创立起了销售饼干和礼物卡的公司。当格雷一家搬到了拉斯维加斯后,他的经商能力引起了媒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