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当资金周转不开或是有大额消费的时候,有的人会把名下的房产拿到银行做抵押,抵押的可以是普通住宅,也可以是商铺、公寓。但是有这么一部分人前脚刚从银行拿到贷款,后脚就把钱投到了楼市。
为了避免过多的资金流入楼市,很多城市最近都收紧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条件。以北京为例,部分国有大行都收紧了房抵贷业务,比如将贷款利率从年初的3.6%上升到现在的4.05%。此外,还加大了审核力度、放慢放款速度,以商铺和地段不好的公寓作抵押都将受到严格限制。
如果将普通住宅作为抵押物,最高可以贷到房产估值的70%,而以公寓和商铺为抵押物的话,额度相对较低,最高只有50%。
监管明确规定,房抵贷得到的贷款只能用于消费或者经营,不能用于其他投资,所以很多银行加强了对资金流向的审核。比如在审批之前需要上缴增值税发票,后期还会不定期监控资金流向。而有很多客户达不到上述要求,导致经常放不出贷款,所以有的银行直接取消了房抵贷业务。
然而此时却有很多房产中介宣称,可以通过“运作”让那些想通过房抵贷买房却又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顺利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可以贷到房产估值的80%-90%,远超银行给出的70%,而且最低可申请3.85%的年化利率。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都由中介公司全权办理,只需要付3%—5%的服务费。
事情真的像房产中介说的这样吗?在强监管之下,这种“后台运作”还能行得通吗?《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中介人员承诺的这些条件基本都无法实现。就拿年化利率来说,虽然住宅类房抵经营贷可申请3.85%的年化利率,但是要求每年必须归还本金;如果是商铺类房抵贷,贷款利率就更高了,为8.5%—10%,而且只能贷房产估值的30%或35%。
最近几年,监管部门对银行房贷的监控非常严格。今年,不少大型银行更是将新增住房类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
相关专家表示,房抵贷一类的业务收紧,可能是由于银行今年额度开始收紧。在收紧的情况下,贷款方面是有压力的。所以不仅不能盲目放贷,更要防范资金违规使用或流入房地产领域。这也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策划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