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格力的董小姐在接受采访时又是语出惊人啊,在谈到住房公积金的时候,她说赞成黄奇帆的观点,认为住房公积金完全没有必要存在,格力也不需要公积金,因为可以人手一套房。后面的观点我们听听就得了,没必要当真。不过,关于公积金的存废之争,确实关乎着很多人的直接利益,也是近些年争议比较大的一个话题。
公积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贷款便宜,正好我前几个月刚把商业贷款转了公积金,简单的算一个账。我贷款比较少,商业贷款利率上浮了15%是5.63%每个月还款,转成公积金后利率3.25%,每个月还元,相当于每个月的还款额打了76折。显而易见,对于买房人,公积金的确是有好处的。虽然我个人是公积金制度的受益者,但是也不能就此说公积金就是合理的,就要继续存在下去。
那对于没有公积金的人是不是不公平呢?对于要必须交公积金的企业是否压力太大呢?以及公积金这种形式是不是效益最高,都要打上很大的问号。
公积金制度的来源
关于我们大陆的房地产政策,很多都是向香港地区学习的,比如公摊和楼花,以及土地政策。因此最后我们的效果也几乎是一样的,年香港人均收入32万人民币,属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很多香港人还是买不起房子,82%的家庭居住面积低于7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因为其房屋均价15.6万人民币/平方米。同样在大陆地区一线城市的房价也高达五六万一平,这个政策的引进即便不说失败,也不能够说多成功。
我们的另外一个老师则是新加坡,引进的就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年上海市率先建立起公积金制度。年,国务院颁发文件,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里有一个前提交代一下,在年之前很多的房子都是单位分的,不是现在这样自由买卖,在我小的时候附近就有很多的家属院,比如教师家属院,棉厂家属院,柴油机厂家属院等等。其实我们的房改早在8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年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引进,也是房改的一部分,方向就是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的过渡。住房公积金简单的理解就是互相帮助买房的组织,类似于现在的相互宝,每个人出一份力量,保证大池子里的水不会干。
年的时候不但老百姓手里没钱,国家手里也没钱。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所以只能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同时分个轻重缓急,符合条件了才能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当时引进住房公积金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我们买房可以找银行做贷款,但是那个时候银行是没多少个人业务的,建行工行的房地产信贷部直到年才成立,现在习以为常的房屋抵押贷款在当时绝对是个时髦事物。
住房公积金制度有什么优点呢?
1.完成了历史使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福利分房到自由买卖的商品房过渡,是离不开公积金制度的,事实上这种贷款方式对我们商业银行的房贷业务也起到了示范意义。
2.降低了购房成本公积金的贷款利息要远远低于商业银行贷款,现在房贷基准利率是4.9,而且大部分地区要上浮,而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只有3.25,两者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3.公积金不用交税虽然公积金不能自由存取,但是这个钱还是属于个人的,属于个人收入的一部分,我们的收入超过是要征税的,但是公积金收入却不用交税,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职工的收入。
说完了优点,我们就要说一下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
1公积金是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
从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看,公积金是属于职工住房基金,不属于财政预算资金,但从管理上看,却挂靠在政府名下,属于事业单位。虽然住房公积金的钱归职工所有,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把公积金当成了财政小金库,所以这个定位上一开始就是有争议的。
相当于我们被迫把钱存入了公积金,而且享受很低的存款利率,没有议价能力,没有监督款项使用的权力,更没有取款自由的权力。
2公积金的劫贫济富制度
截至目前,中国有2亿不到的人在缴存公积金,剩下的十几亿人是没有公积金的,这2亿人是什么身份?首先是城镇居民,因为农村是不交公积金的,其次是有工作的人,而且工作相对不错。可以这么说,这2亿人的收入相对另外十几亿是绝对高的。公积金的最大用处就是买房,而能享受公积金利率的恰恰是相对富裕的2亿职工。
3容易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
公积金是缴交其实并不是一刀切的,可供操作的权限非常大,而且不止公积金一种形式。
公积金存在的几种形式
住房公积金正常情况下缴存比例在5%~12%,像大型的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一般是按12%交,也就是说假如你工资是1万,那每个月从你账上扣,然后单位会另外帮你交。同样的很多的小型私人企业会按最低比例交,月收入1万的话,可能会只交,不过很多地方政府会限定最低缴税限额,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小企业总会千方百计的不给你交。
补充公积金如果按住房公积金最高缴存24%的比例来算,很多优质单位的员工公积金和工资的比例根本就不对,比如曾经见过的某税务局员工,月收入大概在元,但是公积金却拿到了多元。其实在住房公积金之外,还有一种补充公积金,二者的功能基本相似,区别是公积金是强制缴存的,补充公积金是由企业自主决定,一句话来说就是特别好的单位才会有。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一个地区是天津市,其补充公积金的比例非常高,很多单位在30%,我一个同学实际上到手的公积金收入是工资的54%,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深入了解。这是明面上的,滋生腐败贪污挪用公款的就不多说了,百度一下到处都是。
房贴住房补贴是国家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进行补助的另外一种形式。适用的企业职工限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职工的住房补贴实行按月发放,公务员序列科级以下元每月,副科元正科元,最高的为正局及以上元。技术工人序列按级别划分,元起,高级技师可以达到元。说到这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明白公积金的水有多深了,明面上不好走的账,公积金来帮忙。
4.使用效率低,资金白白浪费
额度不够。这是个普遍现象,原因是房价实在太高了,以深圳为例,二手房均价6,,买套房子怎么也得四五百万,公积金能贷多少呢?50万,真的是有点鸡肋了。很多银行不支持组合贷款,所以只能选择商业贷款。此外即便额度够也有其他麻烦,比如因为放款周期慢,开发商不让用,或者换工作了,缴存年限不够,或者不能跨地区贷款等。第二个问题是资金浪费。公积金相当于职工的一笔收入,但是却强制要求存在住房公积金账户里,最后这笔钱就只能趴在银行账户上拿1.5%的收益。即便有些人的账上已经累积了几十万,但是也不能取出来理财或者做生意,资金推动经济进步的能力就大打折扣。
5.中小企业负担过重
我们国家经常提及的一个政策就是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这次黄奇帆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也是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的确,我们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税费过重等,尤其是这次疫情影响很大。根据统计公积金缴存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为企业减负亿,同时职工的到手收入也增加了亿,如果停止交公积金不但企业的利润上来了,也能刺激居民消费,盘活经济。
公积金正在失去存在的必要
我们的公积金制度来源于新加坡,但却是阉割版的,在实际的执行中,还嫁接了香港的制度。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一个比较齐全的整体,涵盖了我国的社保和公积金,而且通过内部细分区别对待政策非常灵活。
新加坡在房地产市场上一切为二,分为保障性住房和私人住宅,而且新加坡不搞土地财政,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土地是无偿的,分为廉租房-组屋-共管公寓三种模式而世界闻名的组屋计划在整个住房市场占8成以上比例,针对组屋的建设,政府提供了大量低息的贷款建设资金,一个家庭攒4年钱就能买一套组屋。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积金才能发挥作用。而我们既想用公积金解决民众住房问题,又想用土地提高财政收入,结果只能是让公积金和房价越走越远。
就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住房公积金存在的必要已经很弱了。这种购房互助模式,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已经完全满足了贷款的需求,而且受众更广,住房公积金实际上就是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开辟了一家专业做房贷的金融市场,在这里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也低,而且实行的是VIP制度,存取款还不自由。
这些条件如果发生在一家民营公司,绝对可以定个扰乱金融秩序的罪名了,当然如果一下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的安置,存量资金的处置,以及缴存客户利益受损等等,但是无论是从公平还是效率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必然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