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去年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但大行、股份行对公业绩却出现分化,甚至对公收入也出现下滑。
对公(公司金融业务)与零售(个人金融业务)此消彼长。4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四大国有银行中,新增对公贷款投放4.20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对公贷款投放的比重超1/3。
年是四大行收入结构拐点,继建行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两家大行的对公业务收入被个人(或称零售)业务反超;工商银行个人收入距对公只少余亿元,今年反超几乎板上钉钉。
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也出现大幅分化。中信、民生对公收入下降,招行、光大、平安银行等对公收入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超过民生银行,成为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最大的股份制银行。
四大行收入结构拐点:中行、农行对公收入被个人业务反超
对公贷款投放去年创历史新高。央行数据显示,年,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大幅超过上一年度的9.万亿元。
各大银行对公业务出现分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四大国有银行中,新增对公贷款投放4.20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对公贷款投放的比重超1/3,达34.5%。其中,建行新增对公贷款投放1.40万亿元,为上市银行对公投放最多。工行、农行新增对公贷款投放也均超1万亿元,分别达1.15万亿元、1.04万亿元。
不过,除工行、建行对公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39%、7.60%外,中行、农行年对公业务收入下降,建行、农行对公业务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农行对公业务利润大跌近30%。
利润下降,与应对不良增加计提拨备有关。但部分四大行对公收入下降,原因为何?
分析中行财报,对公业务收入下降主要是对公贷款利率去年大降18BP。具体来看,年,中行在内地的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减少下降0.48%。中行的对公业务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4.44%、7.71%。中行财报称,去年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个基点,主要是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其中,中行的对公贷款平均利率4.27%,较上年大幅下降18BP;而个人贷款平均利率4.88%,较上年增加4BP。
农行情况亦类似,该行对公业务利息净收入下降1.11%。这使得农行年度个人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对公业务,该行个人业务收入.53亿元,占比42.1%;农行去年对公业务收入.75亿元,同比下降3.78%。农行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27%,较上年下降了21BP;而个人贷款收益率上升了6BP。
对于息差趋势,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在该行业绩会上称,该行整体判断净息差还是面临一定的压力。资产端,考虑到贷款边际利率偏低,贷款LPR重定价因素,贷款收益率仍将延续下行趋势。但随着边际利率的逐步稳定,收益率的降幅可能趋缓。负债端,综合考虑存款定价的行业自律越来越严格,高成本存款创新产品压价空间有限等因素,存款付息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也比较小。至于今年一季度,在LPR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影响贷款收益率的主要的变动因素就是住房贷款的重定价,初步测算住房贷款重定价会拉低净息差2至3个BP。
值得注意的是,农行大幅增加了信用减值损失。农行年对公业务信用减值损失.22亿元,同比增加30.11%;与之对应,农行对公业务利润.20亿元,同比下降29.77%。该行财报称,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稳健审慎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不过,在去年降息的环境下,工行、建行对公业务收入仍保持了增长,分别达.71亿元、.93亿元,增速分别是4.39%、7.60%。工行、建行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23%、4.12%,分别下降25BP、29BP。
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表示,息差收窄已成商业银行普遍特征。他预计,年中国贷款利率保持平稳和适度下调,存款市场受到市场竞争和存款定期化影响,成本刚性近期出现上扬态势,货币市场利率或维持窄幅波动。“今年息差管理应该说有难度、有压力,但总体能保持平稳状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利率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自年4月以来,LPR已连续12个月保持不变。业内预期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变动的可能性。
股份行对公排名:招行对公收入反超民生
与国有大行类似,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也出现大幅分化。中信、民生对公收入下降,招行、光大、平安银行等对公收入较快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超过民生银行,成为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最大的股份制银行。
不过,招行远非对公贷款投放最大银行,该行去年新增对公投放.37亿元。兴业、中信是去年对公贷款投放最多的银行,分别达.20亿元、.54亿元;民生、光大对公投放分别是.79亿元、.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利润仅51.78亿元,远不及宁波银行对公业务58.75亿元利润,也不及渤海银行对公业务56.62亿元利润。究其原因,平安银行年对公贷款投放新增.73亿元,与渤海银行对公贷款新增亿元相差无几。
从股份行对公业绩看,年,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分别为.46亿元、.62亿元,分别下降0.20%、4.60%;对公业务利润分别为.61亿元、.89亿元,分别下降55.54%、9.12%。与之对应,招行、光大、平安对公业务收入分别是1.45亿元、.55亿元、.43亿元,分别增长9.32%、11.88%、7.48%;对公业务利润分别是.37亿元、.19亿元、51.78亿元,分别增长19.40%、23.69%、10.03%。
招行年度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成股份制银行第一。该行批发金融业务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均出现快速增长;批发金融业务税前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12.70%。一位招行相关人士表示,招行近年来反思零售业务占比过高的问题,因而加大了批发金融业务方面的投入,补足对公业务短板。招行行长田惠宇去年也表示,目前招行零售占比超过55%,该行此前提出的五年规划大概在60%左右,但这次疫情也让招行重新思考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适当性。
根据招行财报,该行建立了战略客户、机构客户、小企业客户、同业客户、离岸客户等分层分类、专业专注的对公客户服务体系。其中,总行级战略客户数户,对应自营存款日均余额.44亿元;机构客户数4.15万户,对应存款日均余额.56亿元;小企业客户.21万户,对应存款日均余额.18亿元
此前,一位华南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零售业务的“天花板”是对公业务,大部分银行零售客户主要来自对公业务,也就是对公客户的代发工资客户。虽然线上理财、线上贷款发展最快,但代发工资仍然是个人客户第一大来源。问题在于,国企、大型民企等优质客户大头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放贷、营销能力跟不上,这部分优质对公户衍生的个人客户,就成了股份制银行的短板。
从对公客户数看,各家银行财报显示,公司客户总数.3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42%。其次是浦发银行,公司客户数达到.9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01万户。民生银行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8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07万户。
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因小微金融特色而一直居于股份行对公业务之首。不过在年,民生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亿元,同比下降36.25%;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快问题资产处置节奏,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其中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长26.52%,贷款拨备消耗同比增长31.77%。
由于股份制银行对公贷款定价能力弱于国有大行,股份行的公司类贷款息差降幅亦较大。与国有大行零售贷款收益率反而增长不同的是,股份行的个贷收益率亦是大多下调。
年,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浦发的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是3.98%、4.84%、4.84%、4.69%、4.11%、4.27%,分别较上年下降36BP、42BP、35BP、28BP、14BP、60BP;对应零售端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18BP、42BP、16BP、5BP、8BP、53BP;仅兴业银行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40%,下降31BP,但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增加32BP。
公司金融下一步:走向场景化、产业链
七八年前,银行业强调“大同业”“大资管”;两三年前,银行业强调转向“大零售”。对公业务下一步向何处去?
各大银行的回应是走向场景化、产业链。四大行中,建行财报称,强化渠道赋能,丰富场景运用,以数字化经营提升获客、活客能力,公司存款稳步增长。去年末境内公司存款9.70万亿元,增长8.48%。累计为个产业链的6.55万户链条企业提供.59亿元网络供应链融资支持。
中行财报称,通过对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全产业链、场景化营销,提升重点领域市场竞争力。做好场景建设及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获客、活客能力,夯实存款业务发展根基。去年末内地人民币公司存款6.45万亿元,增长7.08%。
农行财报称,推行对公客户数字化分类营销,有效提升营销精准性和服务水平。拓展对公金融场景,提升“全流程、全场景、全客群”的金融服务。去年末公司类互联网场景达7.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86万个,服务对公及个人客户余万户;企业网银和企业掌银活跃客户数分别新增94.56万户和87.55万户。
交行财报称,深耕场景金融,服务政务、民生、小微企业相关金融需求,包括围绕医疗、园区、物业、停车、抵押、党费等细分领域强化场景金融应用,推出惠民就医、普惠e贷、e证行、e抵押、绿能e充等线上服务。深耕优化保理融资系列产品,累计拓展达标产业链网络超过个,产业链金融重点产品融资余额超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07%。
股份制银行亦陆续上线企业版本App。招行财报称,基于机构类场景开发小企业线上化融资产品,打造“渠道、场景、数据”+“产品”的“3+1”产品体系。基于政府采购场景,上线政采贷2.0版;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场景,上线投标贷;基于出口退税场景,上线退税快贷2.0版;基于小企业金融结算场景和“银税互动”数据,上线结算流量贷。开发小企业移动端作业平台,推进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线上化,持续提升集中审批效率,优化客户体验。
光大银行财报称,大力推进“客户倍增”计划,深耕客群分层经营,打造具有财富管理银行特色的客群体系,对公有效客户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加快向轻资本轻资产转变,围绕产业链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升级线上产品,提升公司业务价值。
中信银行财报称,大力推进对公客户经营。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加强核心客户合作,实施链式获客,延伸营销股权链、资金链、交易链等,做大核心客户“朋友圈”;二是加强板块内和板块间合作,强化产品优化和营销推动,进一步提升产品覆盖度和客户粘性;三是强化场景获客,围绕园区、教育、医疗、餐饮、新兴产业、商超等重点业务场景进行批量获客;四是加强协同获客,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优势,加强与中信集团内部协作,进一步实现拓客;五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技术支持水平,投产线上化闭环营销体系,优化开户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平安银行提出重塑资产负债经营。该行称,着力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票据一体化、客户经营平台、复杂投融及生态化综拓“五张牌”,借助平安集团在生态经营、产品服务、多业态协同等方面的优势,重塑资产负债经营。
(作者:辛继召编辑:曾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