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抵贷”,典型的当铺文化被赋予一个新时代的名词。无论是房屋按揭贷款还是房产抵押贷款,本质上都是以房产作为一种对赌获取资金的形式。
疫情前后,这个产品都在不断发生着各类“基因突变”。
房抵贷产品都是以房产作为对赌条件,但是是谁的房产却涉及到银行不同的部门,如果产权人是自然人,那么房抵贷归属于个人消费类贷款,在银行内部属于零售业务。如果产权人是企业或者是企业法定代表人,那么房抵贷归属于小微类贷款,银行内部属于中小/小微业务。两个业务条线谁也不肯服输,于是乎暗自较劲,你要提供3年的流水,那我就只需要1年,你的贷款期限是10年,我来20年。最终都在抢夺这部分市场。于是年-年期间,很多银行出现了长达30年的房抵贷,与房屋按揭的期限一样,但那个时期,房抵贷的利率还是远远高于房屋按揭贷款的。
年,随着监管对于消费贷款的抑制政策,要求加大对小微的支持,各家银行纷纷对个人消费贷款提高了门槛,要求提供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几乎停滞,很多原本做个人消费贷款的借款人到期后很难续贷,无奈寻找中介包装成小微贷款继续维持,否则就无法再得以续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征信,因为通过房产抵押获得的个人消费贷绝大多数不是去买房就投资了股市。
年疫情后,国家要求扶持小微,各家银行纷纷放水,低至3.85%的房抵贷业务出现。于是又给聪明的中介带来了新的业务。一是把按揭贷款的客户转成房抵贷客户,一年为客户节省不少利息,作为客户一定很有兴趣。转贷本身需要垫资,过桥,中介可以赚这笔钱,银行又有了客户。三方得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二是把小银行过往的高利率贷款转至低利率的银行,中间过桥、垫资的费用中介可以赚到,再分一部分给小银行的客户经理,又是三方得利的事情。
年就成了房抵贷的折腾年,业务本身并没有增长,只是从小银行倒腾到了大银行,从按揭贷款转为了个人消费贷款。在这其中,客户、银行、中介各取所需。苦了某些小银行的管理层,业务外流势头难以遏制,开始在产品上降低风险,二押、9折抵押率政策纷纷出台,即便怎么出台,客户经理不是傻瓜。过高的抵押率出了风险根本无法处置,一旦超过合理的抵押率,不论是转单还是出售都很难,于是客户经理做着自己能把控的事情。
房抵贷产品在任何形势下都是一项好产品,因为产品的本身存在一定的对赌性,客户违约成本较高,所以某些银行近年来纷纷加大房抵贷业务,确实也通过这项业务赚了一些钱。未来,房抵贷市场竞争仍会越来越激励,仍有很多可以优化和改进的空间,这都需要新技术的运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