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躺赚万,这种好事儿似乎只会出现在诈骗电话里。
但是随着“职业背债人”浮出水面,3个月赚万也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不过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命运的礼物也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万的暴利背后是一辈子很难翻身的代价。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背债”的利润有多大?最近几年房市不景气,在压力之下,有些高位上车的人急需找人接盘,而职业“背债人”这个角色,以及围绕这个角色的灰色产业链也便应运而生。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A现在手中有一套万的房子想要出手,但是市场行情太差,A又不想亏太多,于是找到专门“处理”资产的中介,希望以万的价格出售。
但是现在的行情万也没人接盘,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职业背债人了。
中介寻找背债人,在找到合适的对象后,中介垫付首付后将房子过户到背债人名下,然后立刻将房子二次抵押贷款。
有些人会问,二次抵押贷款肯定贷不到万,这么做不是亏了么?
别急,中介拿到这套房子后,自然不会仅做一次二押贷款这么简单,除了二次抵押之外,中介可能还会做信用贷、装修贷、经营贷、消费贷等等,反正就是将这套房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那么一套万的房子最终能够“变现”多少呢?答案是接近万现金。
扣除给房主的万“成本”之后,还有万的“利润”,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万的房子“成本”根本就没有万,“利润”只会比万更高。
审核去哪里了?看到这里大家肯定纳闷了,未必银行和金融机构没有风控吗,大家不审核的吗?
审核当然是要审核,问题是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本身也是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呢?
据指尖新闻年12月12日的报道,在年12月31日,山西潞城农商行为3名90后工薪族“神速”贷款万元。
其中一名月薪的借款人,仅凭几份文件就从这个银行拿到了万元贷款,并且当日就放款成功。
而根据《中国经济周刊》年1月26日发布报道,在浙江省象山县农村信用社,有11名金融人员违法放贷高达4.25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这11名金融人员给予了重罚,其中包括总经理等7名管理人员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据媒体统计,过去的1年里国家监管机构对银行金融机构开出2多张罚单,其中信贷违规开出罚单超千张,并且大部分违规涉及房屋融资。
所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控和审核去哪里了?大家应该心里都有答案吧。
得到了万,失去了什么?有人会问,背债的产业链大概清楚了,但是这个和职业背债人有啥关系呢?
简单说就是中介通过这套房子套出来的万贷款,压根就没打算还,所以需要背债人来“扛”这万的债务。
背债人肯定也是没能力还这万的,所以必然会上失信人名单成为“老赖”。
有人可能觉得“老赖”啥的也无所谓,真的可以无所谓吗?当然不是。
且不说消费方面的各种限制,老赖是不可能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到一分钱的,而且也不可能给人做担保啥的。
这么说吧,老赖想从“公家”借到钱没有任何可能。
有人会说,那我这辈子后面不借钱、不贷款不就行了?哪有这么简单。
老赖银行卡上的钱都会被执行走,只要有入账就会被划走,支付宝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