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27/t1viw2g.html济源市梨林镇高标准农田内,一派丰收景象。本报资料图片□河南日报记者张海涛成利军7月的济源乡间,绿意葱茏,生机盎然。近年来,济源紧紧抓住农村改革这个法宝,探索创新,先后承担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沉睡资产如何激活7月10日,记者在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听到了新故事:以集体资产做抵押,今年首次从银行拿到贷款90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俺村的资产活起来,现在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村集体家底更厚,老百姓口袋更鼓。”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对记者说。花石村的一小步,折射出济源农村产权改革的一大步。加快农村产权改革,有利于唤醒农村“沉睡”资产,激发农村发展动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年,济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起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年,全国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济源市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试点。济源市农牧局副局长王地动介绍,济源按照“确权—赋权—活权”三步走战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扎实做好确权工作后,近年来全力探索赋权、活权工作。“当了几十年村支书,但以前村里究竟有多少资产自己也说不清。”王屋镇柏木凹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说。这不是孤例,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存在着家底不清、归属不明等问题。济源做好赋权工作,做到家底清、成员清、归属清。摸清“家底”后,村村都有明白账。柏木凹村原本说不清楚的集体资产,一清查竟达多万元。全市清查资产总额43.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9.2亿元,较改革之前增加39.4%。摸清家底、确定成员后,各村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人一股,权益清晰。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个、经济合作社个。基础打牢后,济源写好活权文章,充分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探索抵押担保,疏通乡村金融血脉。针对产业发展较好和产业薄弱的两类村,分类探索了集体资产抵押贷款模式,共发放贷款万元。此外,还探索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抵押贷款模式,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万元。拓展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全市个新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均进行了登记赋码,探索出村企联合、异地物业、乡村旅游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类型。改革让济源农村集体经济步履铿锵,年全市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占88.6%,收入万元以上的村占十分之一。济源连续三年在全国农村改革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单位”“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等。城乡壁垒如何打破济源是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多年来持续推进改革,畅通资金、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渠道,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去年全市城镇化率62.36%,居全省第二位。破解“二元结构”桎梏,济源全力构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镇,城里人在田间地头创业。济源率先在全省取消了城乡二元户籍,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同时,建立城市人才返乡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年,发放返乡创业贷款笔,1.8亿元。去年11月,济源农村低保户迎来一个好消息,低保和城里标准一样,生活负担进一步减轻。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折射着济源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济源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教育、养老、低保、就业等各项保障政策。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平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距离不断拉近,提升着农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唐代诗人卢仝曾写道:“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述说着对济源乡野生活的向往。如今,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这里的乡村生活更加让人向往,城乡共同描绘精彩画卷。年,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顺利获批,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进入提档升级的“深耕”期。在城乡携手共进的道路上,改革仍将激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小农如何对接大市场今年夏收,五龙口镇沁北家庭农场喜获丰收。丰收的背后,是父子两代新农人的故事:杨东胜是农场负责人,他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返乡务农。有了两个儿子帮忙,老杨如虎添翼,家庭农场稳步壮大,去年流转土地余亩,收益超过万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济源近年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壮大,带动万千小农有效对接大市场。山乡田野间,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其中家庭农场家,比改革前增加了2倍多。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家,比改革前增长36.5%。重点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4家,比改革前增长31%。新型经营主体搅动了济源农业的一池春水,年流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面积达16.2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3%。农业生产方式因之发生了深刻改变,正由昔日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在龙头企业绿茵种苗带动下,济源4多户农民从事蔬菜制种产业,一块块山村田地和全球种子市场紧紧相连。王屋山下,田野闾巷改革起波澜,广袤大地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济源将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原出彩济源出重彩再谱新辉煌。”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