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抵押贷款 >> 抵押贷款介绍 >> 正文 >> 正文

消费贷利率跌破4,办理热潮与监管加码齐

来源:抵押贷款 时间:2023/11/20

风口财经记者管亚楠

  最近,你是否也经常接到银行推荐消费贷的电话?无需抵押、随时还取、利率低至3.6%……

  伴随着市场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银行消费贷热度也随之回温。“消费贷被打成‘白菜价’后,主动来询问办理的客户比之前明显多了起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一家国有银行业务经理表示。

  一边是居民排长队、“挤破头”提前还房贷,一边是居民如火如荼办理消费贷,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普遍降至3字打头背景下,消费贷不仅备受银行客户青睐,也同样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

消费贷利率激战搅动市场

  朱凡确实心动了。

  新房交付后,囊中羞涩的朱凡迟迟没有开工装修,但最近,他经常会接到银行推销贷款的电话。了解一番后,朱凡锁定到了无需抵押,随时还取的消费贷。去年疫情期间,他曾向银行咨询过消费贷相关事宜,因不具备稳定工作,且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银行流水并不好看。银行审核后给了他20万的贷款额度及5%左右的贷款利率。但如今,朱凡明显感受到款条件的放松,放宽了职业限定不说,利率也降至3.6%,同样是20万的额度,利息少了将近万元。这对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朱凡来说,已经具备不少吸引力。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消费贷款利率最低均在%以下。如,工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额度最高可至3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3.7%,年限最长为5年,可在租房、家装、教育、购买家电、汽车等合理消费方面提供服务;中国银行额度最高30万元,年限最长为3年,年利率最低可至3.65%。

银行产品介绍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款利率下降从政策上看,这是银行响应国家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号召。从数据来看,个人消费信贷仍有增长空间。据人民银行统计,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相较年全年的1.8万亿元低0.76万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纯信用无抵押的低利率贷款,银行一般会审核贷款人的个人征信情况、社保、公积金、银行流水等,根据其结果释放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对贷款人职业进行了限定,仅面向体制内或国企等具有稳定工作的客户。“消费贷利率虽然低,但是还款时间相对较短,银行为降低坏账风险,必然会对贷款人设定一定的标准。”一家商业性银行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同时,她还表示不仅消费贷利率较低,为进一步稳企业、保就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年青岛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也较去年下降约0.5%。

优质信贷资源稀缺成为银行业痛点

  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年住户存款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7.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时,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比较明显,年3月以来居民定期存款(包括其他存款)占居民存款总额的比重稳定在约69%,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0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近年来客户办理个人贷款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用于超自身水平的消费少了,大多客户是用以刚需支出,居民消费愈发趋于理性。”西海岸新区香江路一家国有银行业务经理表示。

  贷款相关短信提示(受访者提供)

  目前银行既面临来势汹汹的提前还贷潮,大量资金提前回流银行,又面临着“贷款难、难贷款”的冲击,几乎多数银行都存在“资金内涝”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若存量按揭贷款不下降,消费贷可能仍会呈现出下降趋势。

  广发证券向记者表示,在银行贷款结构中,房贷是最优质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提前还贷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银行贷款结构,转向消费贷发力,一方面因企业贷或面临更高风险及更长周期,且部分行业议价能力差,无法体现利润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个人消费贷能提升用户粘度,增强银行可持续贷款能力。这也侧面反映出银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优质信贷资源稀缺。

暗渠丛生,贷款去向难以追查

  消费贷资金能否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拉动消费?这恐怕没有人能给出准确回答。

  尽管合同明显规定消费信贷资金是不能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款资金去向追查仍存在众多盲区。

  记者以贷款为由向多家银行咨询后发现,在表达资金意向用途并不符合合同规定后,虽然业务经理均反复强调银行如果在贷后管理中发现消费贷款被违规挪用,会提前收回贷款,但仍会向记者委婉地表示“如有必要可申请放贷时领取现金,现金更保险”。

  “消费贷低于房贷利率后,的确会有部分客户‘以贷还债’,但是银行难以对个人消费贷进行精准的流向调查,一来涉及资金笔数太多,二来无法核实贷款人的消费凭证来源,贷款者存在较大暗箱操作空间。”西海岸新区香江路一家国有银行业务经理表示。

  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市场不乏“趁机作乱”的现象。消费贷与房贷“难舍难分”,可提现的消费贷滋养了部分资金违规流向股市、楼市。事实上,银保监会早以“雷霆之势”出手治理。今年2月,银保监会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建设银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五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合计罚没超3.87亿元,其中即涉及银行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