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一年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调研国内40余家制造业企业,这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疫情之下,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大变局,对中小规模的制造企业而言,要素成本掣肘暴露无遗,融资“难且贵”顽疾难解。直面问题,不禁思考,制造业,去向何方?
当前,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出北交所,中小企业二级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打通在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能否进一步加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值得期待。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进阶之路,关键何在?“中国制造”这一国家品牌,如何在新一轮全球变局中跃升?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全球制造业如何演进?
每经记者叶晓丹每经编辑文多
“我们之前看的几家企业,在评上“专精特新”后,估值涨得特别厉害,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9月中旬,一位创投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馈了近期一级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热情。
北交所横空出世,将被打造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而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的公司无疑是中小企业里的明星。
每经记者叶晓丹摄
中小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已被进一步打开,既是当前制造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在资本要素上的现实所需,也更加丰富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诚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贵”的顽疾多年难解,间接融资渠道、一级市场融资、二级市场直接融资多年来通路难畅。
但,潮水的方向正在改变。当前,正值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北交所应运而生,将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哪些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时半月,采访政产学研以及投融资方面资深人士,聚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潮涌。
“专精特新”们的苦恼
年7月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万里行”暨“专精特新企业调研采访行”队伍,对西安市十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调研中,有专精特新企业反馈,公司前几年因流动资金紧张,计划做一轮融资,当时和本地银行沟通。“想拿厂房或土地进行质押,但由于土地证和房产证都是滞后的,银行没批准。银行要求企业用第三方担保融资,而担保公司除了收取担保费的2个点费用外,还要将企业主个人的财产和房产捆绑进去。”
也有专精特新企业表示,对于当前处于新兴赛道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尚在市场培育阶段,需要资金推动后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启动融资时,本地的风投机构,往往根据PE模型,依据公司净利润进行估值,但这让很多弱周期、新赛道的企业较难获得本地风投认可。
此外,在调研的数十家中小企业中,有多家企业提到了当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企业因下游客户账期时间较长,容易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而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又很可能因抵押物不足,或者没有可经营的固定资产,在融资方面仍有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近年来推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贷等融资渠道,亦有企业主反馈遇到了对企业专利的价值评估难、评估费用较高等问题。
对此,安永浙江省主管合伙人黎志光认为,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尚未定型,盈利模式不稳定,尤其需要资本支持。但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多数仍然通过银行贷款等渠道;其次,中小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难度大,融资期限结构不利于长远发展。
间接融资的攻与守
相比于一级市场的直接融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目前实际上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更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贵”顽疾难解背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风险偏好、资金风控、不良率等各方面权衡。
当然,中小企业也有不少因自身规范性不足,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问题,首先打铁仍需自身硬,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西安市工信局相关领导景六刚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既存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情况不够掌握,金融产品的设计还不够贴近中小企业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如果企业的账是乱的、管理是乱的,产品没有竞争力,银行要规避金融风险,在贷款方面当然会更谨慎。”
不过,也有资深银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自去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推动力度较大。
年3月,浙江一中小企业负责人曾向记者介绍:“自去年以来,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其中之一就体现在贷款利率上,以前贷款月利息4厘75,当前只要3厘5分左右。”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在金融科技上的监管创新。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此前发布公告,宣布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创新应用已经通过复审并完成登记。其中,同盾科技与杭州银行联合申请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等四个创新项目,将面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地辅助杭州银行实时识别企业贷款申请中的信用风险及欺诈风险,提升银行风险识别能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企业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忽如一夜春风来
9月2日,北交所横空出世,给了资本市场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极大的利好预期。
功能定位上,北交所将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微观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而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重中之重。
消息发布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敏锐感知到了这一波新浪潮与新机遇。
“浙江很多投资机构都组织了专精特新企业调研,我们和一些银行券商也达成合作,共同挖掘相关的优质项目。”浙商创投合伙人陈伟民9月中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也有创投机构投资人透露,现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对专精特新热情较高,很多热门专精特新企业的估值也水涨船高,“涨一两倍估值的都有”。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也表示,目前已经获评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较多,投资机构也有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而且很多机构都有自己的细分赛道,投资人还是会专注自己熟悉的垂直领域看项目。
9月14日,浙江省经信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处长应云进在总结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时,也提及融资方面。应云进表示:目前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情况,第一是软件类的、电子类的创新资金比较短缺,第二是出口导向的企业资金比较短缺,第三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制造类企业资金比较短缺。而高端装备、医疗器械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还是比较受一级市场风险投资资金追捧的。
将推动一级市场投早投小
提及一级市场投资标的的市场估值,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其实从去年到现在,一级市场资产整体估值就不低,尤其是热门赛道,比如半导体、医药医疗。北交所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迎来利好,对投资机构来说,个人认为,投资机构现在对中早期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