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周众所周知,在中国,房子一直是大家趋之若鹜的东西,牵动着无数老百姓的心,毕竟在中国,房子不仅可以居住,更重要的是财富的象征,有房子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保值且增值。所以,只要手里有点钱,大家都会选择去买房。就算是要背负30年“房贷”和掏空“六个口袋”也在所不辞。似乎房地产是资产最直观的方式表达,房子就意味着金钱,现在的房价让很多人连一所房子都买不起,那么谁能在一线城市拥有一所房子,绝对是当地有名的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有房,甚至住着千万“豪宅”的人也是贫穷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穷人在别人眼中拥有数千万的资产,但最终却连一盒像样的香烟都抽不起。根据上海证券官方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贷款总计超过万,加上公积金贷款的人数,说它是4亿“房奴”也不为过。根据澎湃新闻发布的数据,年至年间,住户部门的贷款增加了49.6万亿元。其中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8万亿元,占家庭债务总额的54%。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人均杠杆率的总体增长率,也就是说,中国一半以上的贷款是由房贷贡献的。也就是说,虽然大家有着千万资产的“豪宅”。但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有近三十年的房贷需要还。而这类人被大家称之为新时代的“穷人”。那就来看看这些新“穷人”的生活吧。小张是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白领,月薪不足一万,为了结婚,就在北京五环边上买了一套价值万元的学区房。小张借了很多钱买房子,甚至还掏空了家里的六个钱包。他的父母甚至卖掉了老房子来支持他买房。然而,糟糕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不包括其他费用,每月房贷就近3万元。结婚后,小张努力工作,从不敢懈怠,但他的月收入不足以支付房贷,每个还款日,他的父母都要挤出一部分的养老金来支持他。幸运的是,祖父母还活着,养老金比较可观,所以家庭生活仍然很好。日子过得随难,但还算过得去。但自年以来,他的祖父母去世了,没有养老金的支持,小张的房贷面临严重的压力。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收入也就只有小张的工资和母亲的养老金了,加起来差不多是一万五千块左右,但是每个月的房贷让小张喘不过气来。在无奈中,妻子不得不让婆婆照顾孩子,自己去工作。虽然抵押贷款问题已经解决,但家里的日常开销成为了一大难题。为了省钱,小张当着外人的面戒了烟,回家偷偷抽几块钱一盒的香烟。小张花了万买的房子上涨了万。但是这对于小张来说毫无意义,他每天除了累之外,感受不到其他的。他每天一觉醒来都在想着房贷的事情。看了小张的案例,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其实在中国有很多像小张一样的人。在工作的地方买房的年轻人将面临着相同的经济困难。那为什么不把房子卖了?买房的人成为了房奴,不买房的人越来越买不起了。别看大家每天都在骂房价、骂炒房的,其实自己的肠子早就悔青了。通货膨胀让货币贬值,商品或者服务的货币价格上涨,这其中也包括工资,但上涨最快的会是资产价格,所以防止通货膨胀最好的办法就是配置优质资产,并且越早买越好。为什么?由于配置优质资产的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工资,因此用工资去追赶资产价格是跑不赢的。而在众多资产中,表现最好的,房子无疑是其中之一。因此,那些不买房的人将变得越来越难买。追赶资产价格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债,因为债务会随着货币一起贬值,这就相当于通过借钱的方式把房价定格,之后用不断上涨的收入追赶定格的房价,这样做就容易多了。此外,事实上,买起来很容易,但卖起来却不容易,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时候,二手房几乎无人问津。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谁愿意承受这种情况?二手房屋交易税和过户费也困扰着许多购房者,当然,房价越高,成本就越高。因此,小张的财产很难出售,即使卖掉了,也不可能像评估时那样升值,甚至还可能低于购买价格。虽然这所房子升值了,但用这么少的钱买一所像样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他们还购买了学区房,方便他们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在北京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一旦他们卖掉了房子,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当然,也有人不支持买房子。他们认为不买房会后悔,买了房更后悔。三十年的房奴生活并不好过,一边还贷款一边供孩子读书,并且还需要交物业费。虽然人在市里,但却享受不到市民的待遇,一旦还不起贷款,银行就会收回房子,到时候就鸡飞蛋打了。还不如用来买车子,孩子上学基本上住校,两个星期开车接孩子回家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在县城买套房子,让父母和孩子住,也方便上学。大城市并不适合一般人长期居住,几十万一平米的房价让人望房兴叹,一个幼儿园每月也得三千以上,月进两万都是穷鬼。事实上,这种被房贷压着的“穷人”,主要是因为资产被“冻结”在房地产上,不能流动。所以我们说,买房子的每一分钱都不值。虽然表面看,住着百万豪宅,但暗地里的生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因此,我们不要成为那个被房贷压着的“穷人”,而应该量力而行,否则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本文由逸云财富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