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咸宁市咸安区一栋居民楼前,伴随着“砰”的撞击声,多部手机从天而降,砸到居民楼2楼平台上。手机摔碎,内部零件散落。
随后,3名男子匆匆下楼,借来梯子爬上2楼平台,开始收拾手机碎片。他们找得很仔细,不肯放过一块。
周边有人看到劝解:“这都散架了,重新买一部算了。”3名男子并不做声,只是摇摇头,继续耐心在地面上寻找。捡手机的是硚口区公安分局反电诈工作专班和长丰街派出所的民警,他们从武汉赶到咸宁,目的就是抓获三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嫌疑人,并获取相关物证。
由于每一块手机碎片都有可能是证据,因此民警寻找得格外耐心。5月10日,硚口区公安分局反电诈工作专班在梳理一起“电诈”案件时,发现湖北孝感男子赵某于今年1月份伙同他人流窜到武汉及周边实施电信诈骗。
赵某等3人冒充金融公司,自称可以帮他人办理无抵押贷款,诈骗云南籍男子高某1万余元手续费后离开武汉。
了解到情况后,硚口区公安分局反电诈专班根据情况开展摸排,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赵某等3人已经离开武汉,前往咸宁,于是赶到咸宁咸安区实施抓捕。
为了逃避打击,赵某在被抓前,将作案的手机连同和受害人联系的记录本一同扔出窗外,企图毁灭证据。
赵某等3人被控制后,民警进行查看,发现窗外平台上散落的手机等物品,还有人惊呼“在丢什么东西”。
民警立即下楼,借来梯子,爬上平台寻找物证。目前,赵某等3人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办案民警依据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联系本,依次与受害人联系,统计损失,追回钱财。
“犯罪嫌疑人给受害人打电话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开始推销,而是根据受害人对资金需求的程度,揣摩他们的心理,然后降低贷款的利率,让受害人感觉很划算,当受害人放下戒备心后,再开始实施诈骗”。
硚口分局长丰所办案民警杨小亮介绍嫌疑人作案的手法。“我们给受害人打电话询问情况的时候,他们还相信很快会拿到贷款,因为嫌疑人一直在揣摩他们的心理,迎合他们的心理。”硚口分局反电诈专班民警鲍博介绍,这就是“名片效应”。
“对于涉财事件,一定要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其资质与实力。防止感性战胜理性,从而避免受骗。”鲍博说。(王辉徐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