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授信额度,实际到手元,借款期限为3天,3天后未能全部还款,按照一天元收取逾期费”……套路贷遭遇多方严打后,这一荒谬的借款操作却仍在瞄准借款人实施收割之举。
12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警方近期通报的一起新型网络非法放贷案引起广泛讨论。在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秒速放款、高额低息等看似“福利”的诱导贷款噱头之下,网络非法放贷骗局近期有了“抬头”迹象。有分析人士直言,临近年关,不少犯罪分子存在“捞一把”的心理,用户在涉及贷款、转账等行为时更应该加强警惕。
50%服务费?“手机贷”暗藏陷阱
通过一款所谓的“手机贷”产品,犯罪团伙在2个月内非法获利近26万元。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12月7日通报的信息,年8月初,市民吴先生看到网络上发布的小额贷款广告,据平台客服介绍,贷款无需抵押、不看征信,只需要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的贷款产品,按照手机回购价值的20%确定贷款额度。在向平台客服提供了自己手机的信息和登录账号后,吴先生在客服引导下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聚宝盆”的借贷类App。
用户与客户聊天记录
按照约定,吴先生获得元授信额度,收取元服务费,实际放款元,三天后需要全额还款,逾期未归还将收取每日元的逾期费。最终,平台客服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