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抵押贷款 >> 抵押贷款市场 >> 正文 >> 正文

消费金融市场研究蚂蚁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

来源:抵押贷款 时间:2023/5/2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戴志锋、陆婕)

一、消费金融市场全景图

业务模式:场景化和线上化的个人信用贷

消费金融业务是指面向个人的、以消费为用途的贷款,以小额、中短期、无抵押信用贷为主。信贷额度一般在几千至几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的可达到3-5年。消费金融可以有明确的用途,例如在消费场景直接将贷款金额转至商户,或者是信用支付的形式,也可以由消费者自行申请额度,进行贷款提现。消费金融通常都是无抵押贷款,车贷和房抵贷除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催化剂。我国消费金融业务从发展历史上来看,主要经历信用卡、线下消费贷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三个阶段。早期主要由商业银行以信用卡的形式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同时也针对购车、家装的大额消费用途提供消费贷产品。随后消费金融的业务主体逐步增加,监管部门陆续发放汽车金融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成立专营的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业务模式主要依托线下营业点或合作场景方进行获客及业务的开展。年之后,消费金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解决了客户触达,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银行征信模式,快速扩大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受众规模,使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互联网消费金融由非持牌机构开始探索,在互联网金融野蛮式生长的阶段,大量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涌现,包括P2P平台、电商平台、现金贷平台、分期平台等。在商业模式被验证之后,持牌机构进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收紧,非持牌机构大量出清,形成目前持牌机构和互联网头部平台为主的市场格局。

资产端:渠道线上化,数据驱动,具有小额分散的风险特征

1、客户结构偏年轻。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小额高频、便利灵活的特点,主要面向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年轻客群,年龄一般在18至35周岁之间,具有较强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错位形成消费金融的市场空间。不同经营主体根据资金成本、风险偏好等因素有不同的客群定位。传统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头部的大型银行通常以优质客群为主要客群,人群特征表现在学历、工作、个人资产等方面,形成的消费金融资产质量较高;非银行机构的风险偏好一般来说高于银行,不同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客群偏长尾,典型用户画像是小镇青年,形成的资产风险整体上高于银行的优质客群。

2、渠道线上化趋势明显。消费金融的业务渠道逐渐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线上的占比持续提升。消费金融的经营主体通过直营渠道和第三方平台进行获客及运营,直营渠道包括自营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